首页 资讯 正文

房颤成中风“元凶”!专家警示:七旬老人近一成患病却常被忽视

体育正文 211 0

房颤成中风“元凶”!专家警示:七旬老人近一成患病却常被忽视

房颤成中风“元凶”!专家警示:七旬老人近一成患病却常被忽视

近日,广东省人民医院老研所所长、心血管科主任医师薛玉梅刚刚完成当天的第三台房颤(fángchàn)手术。这名62岁病人在今年(jīnnián)3月(yuè)突发中风被送往(sòngwǎng)急诊,神经科医生查出中风的病因竟是房颤。这才使他对房颤的治疗重视起来。 2025年6月6日是第十三个“中国房颤(fángchàn)日”。随着老龄化社会的(de)到来,房颤的患者将会越来越多,据统计,75岁以上的人群房颤的发生率(fāshēnglǜ)达到10%。 “大多数房颤的患者(huànzhě)对疾病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,”薛玉梅教授感慨道。这位患者身患(shēnhuàn)动脉粥样硬化、高血压等多种慢性病,在抗凝治疗两个半月(bànyuè)后接受了手术。 心房颤动:中风背后(bèihòu)的无形推手 房颤患者为何会诱发中风?薛玉梅解释:“房颤时心房搏动每分钟超过300-600次(cì),血流淤滞在心房尤其是心耳,逐步形成血栓。一旦血栓脱落(tuōluò)进入大脑(dànǎo)就中风了。” 广东省内调查数据触目惊心:2018年广州部分社区筛查(shāichá)发现房颤发生率已达1.4%。而老龄化加剧更让形势严峻。“75岁(suì)以上人群房颤发生率接近10%。”薛玉梅强调,年龄本身就是高危因素,“心肌衰老导致房颤增加(zēngjiā),未来患者会越来越(yuèláiyuè)多。” 那么(nàme)大部分房颤患者是如何被发现的呢?薛玉梅表示(biǎoshì),平时接诊的房颤病人一部分(yībùfèn)来自中风、心衰的患者,比如心衰发生时,出现了(le)气促,不能走路或者不能平躺,脚肿等。另外还有一部分患者心跳快,心慌,心神不宁。第四类就是患者没啥明显的症状,但是(dànshì)体检时心电图却发现房颤。 七旬老人成防治盲区,新技术带来曙光(shǔguāng) 进入老龄化社会之后,血压高(xuèyāgāo),血糖高,血脂高(xuèzhīgāo),“三高”人群的(de)增加(zēngjiā)也会导致房颤的发生率(fāshēnglǜ)升高。薛玉梅表示,老龄化社会,且不说血压高、血糖高、血脂高了,年老本身就是房颤危险因素之一。“因为年龄大了以后,人会衰老,心肌也会纤维化,因而导致房颤的发生率增加。” 令人忧心的是,许多老人将房颤(fángchàn)症状误认为年老体衰。“很多老年人不太重视房颤,以为自己是年纪大,身体虚弱,体质比较差。心慌、气促,有点不舒服很正常,休息(xiūxī)一下看看。或者因为合并症太多,治其他病的时候忽略了房颤的治疗。”薛玉梅建议,75岁以上老年人群每年至少做两次心电图筛查(shāichá),而且可穿戴设备,比如手环、手表(shǒubiǎo)等也(yě)能帮助(bāngzhù)在居家生活中监测房颤。 发现房颤(fángchàn)并不难,在房颤的(de)处理上,遵循的是“CARE”管理策略。薛玉梅解释,C就是合并症的处理,A就是抗凝及脑卒中的预防,R就是心室率(lǜ)或者节律的控制(kòngzhì),E就是evaluation,即动态的评估。 在治疗领域,脉冲场消融新技术正在突破(tūpò)传统局限。“这么多年来我们(wǒmen)一直用的是射频消融,如果掌握不当或者有些人心房结构太薄,射频能量可能就(jiù)穿透到心脏以外的组织,造成(zàochéng)其他邻近组织损伤,发生概率虽只有千分之二左右,但我们希望(xīwàng)一辈子也不要遇到(yùdào)这样的情况。随着技术的进步,有一种新的能量叫脉冲能量,脉冲损伤具有组织特异性,选择(xuǎnzé)对心肌特异性损伤的能量输出(shūchū),就只对心肌有效,不会对心肌以外的组织产生损伤。所以心肌特异性的脉冲就有可能进一步减少消融并发症,在安全性方面提供了一个更好的选择。”薛玉梅(xuēyùméi)介绍,目前有脉冲场消融电极结合优秀的三维导航系统,显著提升了房颤(fángchàn)手术的精准度。 同时,专家表示,“目前电生理学界也正积极倡导绿色电生理,即不用(bùyòng)X线做电生理手术。这对介入医生来讲,是一个很大的突破。以前我们被叫作‘铅衣人’,但是我们现在(xiànzài)很多电生理手术不需要使用X射线就(jiù)(jiù)可以完成了,通过心腔内超声、三维导航就可以实现。” “健康老去”的科学之道,过度运动会导致(dǎozhì)心脏纤维化 抗衰、永葆青春,不(bù)少人积极锻炼身体以对抗身体的衰老。薛玉梅直言锻炼其实是把双刃剑:“我们不主张不动,也不主张频繁(pínfán)跑马拉松等(děng)极限运动,过度剧烈(jùliè)运动会加快心脏纤维化。”她提倡中等强度锻炼,比如每天跑步三公里,做一些(yīxiē)抗阻运动等,对于老年人而言,强调防骨质疏松以及肌少症同样关键。 “房颤的患者如果(rúguǒ)身体耐受(nàishòu)(nàishòu)手术,推荐尽早做消融。因为这种治疗方法,对于阵发性房颤有80%以上的成功率,持续性房颤也有70%左右(zuǒyòu)的成功率;如果身体过于(guòyú)虚弱,不适合做消融,则可以选择(xuǎnzé)控制心室率,让心跳不要太快,预防心衰。同时加强抗凝处理,预防中(zhōng)风。另外,如果患者有卒中高危因素,又不能耐受抗凝药,还可以考虑做左心耳封堵。所以,治疗的办法也是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来决定。” 对于术后(shùhòu)患者,薛玉梅特别叮嘱:“千万别以为做完手术(shǒushù)就万事大吉。手术目的是为了减少中风、心衰等(děng)并发症,术后仍需规范用药和定期看医生随访。” 随着我国步入深度老龄化(lǎolínghuà)社会,房颤防治已成全民健康必修课。规范诊疗、适度运动、健康老去,也是减轻(jiǎnqīng)卒中负担的社会良方。 文 | 记者 张华(zhānghuá) 图 | 受访者提供
房颤成中风“元凶”!专家警示:七旬老人近一成患病却常被忽视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