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正文

从打鱼摆渡→匠心造舟 70多岁的老人懂水性又懂木工

体育正文 11 0

从打鱼摆渡→匠心造舟 70多岁的老人懂水性又懂木工

从打鱼摆渡→匠心造舟 70多岁的老人懂水性又懂木工

在四川成都平原五河(wǔhé)汇聚的新津,纵横交错的水系与繁荣的农耕文明,为龙舟(lóngzhōu)(lóngzhōu)文化提供了生生不息的土壤。今年70多岁的程文忠老人是成都市新津区龙舟制作技艺传承人,他(tā)自幼在水边长大,继承了祖辈的造船技艺,从打鱼摆渡,到龙舟竞赛,在时代变迁中,传承发扬心中(xīnzhōng)的龙舟情怀。

一大早,成都新津南河岸边就热闹了起来。71岁的程文(chéngwén)忠给(zhōnggěi)龙舟队员分发完船桨、救生衣,就带领队伍上龙舟。

今年,程文忠给当地5支龙舟队伍做教练。培训鼓手、训练(xùnliàn)舵手、指挥划手,每天早出晚归(zǎochūwǎnguī),忙得不可开交。

程文忠的老家广滩村三面环水,他(tā)自小跟着父辈打鱼、摆渡、造船。这些年(nián),随着文旅产业发展,他又开始制作龙舟、做舵手、带队伍。

成都市新津区龙舟制作技艺传承人(rén) 程文忠:我们原来交通不方便,必须靠(kào)摆渡船,运输也是靠它,上粮(种庄稼)也是靠它,赶集也是靠它,所以(suǒyǐ)就喜欢(xǐhuān)造船,逐步演变成龙舟,所以跟水上打交道几十年,浑身都是劲。

因为跑船造船,程文忠(zhōng)在自家的院子(yuànzi)里搭了一个简易的造船工作坊。每到农闲时节,他就带着徒弟们在这里造龙舟。

成都市新津区龙舟制作传承人 程文忠:关键就是选材,材质一般要这个木质好的、轻便的。香杉,耐用、防腐(fángfǔ)相当(xiāngdāng)好 ,然后船的外面这个造型造得好,这个船就跑得快(pǎodékuài)。

完成龙舟骨架后,先用桐油石灰抹缝(fèng),经过表面打磨,再对船身整体(zhěngtǐ)涂抹桐油,防腐防漏。 最后,套上预制的龙头龙尾,一艘龙舟就成型(chéngxíng)了。

程文忠:1997年香港回归,造的(de)龙舟是最多(duō)的,80条,我都参与了,把(bǎ)这80条龙舟都建造完成,下水到新津庆祝香港回归,搞得热火朝天。

程文忠不仅懂木工,还懂水性(shuǐxìng)。虽然(suīrán)不画图纸,但龙舟的长宽尺寸、船身弧度,他都了然于胸,制作(zhìzuò)的木制龙舟也很有市场,近些年他独立建造的龙舟船就有30多艘。

今年三四月份,他给儿子(érzi)程敏做帮手,为黄龙溪景点制作了10条龙舟(lóngzhōu)。程文忠感叹,龙舟传承后继有人了。

程文忠:因为它这个龙舟是个季节性的(de),平时又没有搞龙舟,必须适应市场需求。水上的老木匠,都是70多了(le),但是只要我的身体能够好,还是要干下去(xiàqù)。

从打鱼摆渡→匠心造舟 70多岁的老人懂水性又懂木工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